應用程式下載
服務

iMe防騷擾隱私設定教學

发布于:2025年10月26日

在AI即時通訊日益智慧的時代,iMe 作為一款集聊天、AI助手與加密錢包於一體的應用,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使用者的關注。
它繼承了 Telegram 的開放生態,又透過智慧化功能讓溝通更高效、更個性化。
然而,功能越強大,隱私與安全問題也越受到重視。
許多新使用者在使用 iMe 時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困擾:陌生人能直接發訊息怎麼辦?能不能拒絕他們?
iMe防騷擾隱私設定教學

為什麼要拒絕陌生人資訊?

當你初次使用 iMe 登入賬號後,系統會預設同步 Telegram 聯絡人、群組以及機器人生態。
這意味著,你的使用者名稱和公開資訊可能被搜尋到,從而有機會被陌生使用者發起私聊。

有些人只是好奇想交流,但也不乏營銷推廣、虛假專案邀請、甚至詐騙風險。
尤其對經常在群組活躍的使用者而言,只要別人點進你的資料頁,就能輕易找到“發訊息”入口。

因此,“拒絕陌生人資訊”不僅是隱私設定,更是一道安全防線
透過合理設定,你可以有效阻斷陌生人打擾,保留真正想溝通的聯絡人,讓社交環境更純淨。

認識 iMe 的隱私架構:從 Telegram 到個性化防護

要理解 iMe 的防騷擾機制,先要明白它的技術底層。

iMe 基於 Telegram 的雲端通訊架構,這意味著訊息同步和隱私邏輯與 Telegram 基本一致。
但不同的是,iMe 在此之上增加了AI隱私助手自動攔截規則行為識別模組,讓使用者擁有更精細的控制。

在 iMe 中,隱私防護主要分為三個層面:

賬號級隱私控制
決定誰能找到你、誰能給你發訊息、誰能看到你的頭像與線上狀態。

聊天級過濾機制
可根據來源(群組、聯絡人、機器人等)自動分類、靜音或拒收。

AI防騷擾模組(高階功能)
利用AI演演演算法判斷對話是否疑似廣告、詐騙或垃圾訊息,並自動遮蔽或提醒。
Ime中文漢化包

這些功能共同組成了 iMe 的“主動防護體系”,讓拒絕陌生人不再只是“拉黑”那麼簡單,而是一種智慧化的過濾。

如何關閉陌生人私聊許可權

很多人以為“拒收陌生人資訊”需要藉助第三方外掛,其實 iMe 內建的設定就足夠強大。

進入 iMe 後,開啟主選單 → 點選 設定(Settings) → 選擇 隱私與安全(Privacy & Security)
在這裡你會看到幾個關鍵選項:

誰可以給我發訊息(Who can message me)

選擇「我的聯絡人(My Contacts)」:只允許已儲存聯絡人發訊息。

選擇「所有人(Everybody)」:任何人都能發訊息(預設)。

建議:選擇“我的聯絡人”,這是最直接的防騷擾方式。

新增例外名單(Exceptions)
如果你仍希望部分群友能聯絡你,可在此新增白名單。
iMe 支援關鍵詞搜尋聯絡人,非常方便。

調整好後,陌生人即使搜尋到你的使用者名稱,也無法直接發起私聊。
他們會看到“無法傳送訊息”的提示,從源頭杜絕幹擾。

攔截陌生人群聊邀請與營銷訊息

許多使用者反饋,煩人的不是私聊,而是被隨機拉進陌生群。
這類群往往用於廣告、NFT 空投、虛擬幣專案宣傳等。

解決方法同樣在 隱私與安全 設定中:

開啟 群組與頻道邀請許可權(Groups & Channels)

將“誰能邀請我加入群組”設定為「我的聯絡人」;

關閉“自動加入邀請連結”選項。

完成這一步,陌生人即使擁有你的使用者名稱,也無法拉你入群。
AI模組還會檢測疑似垃圾群邀請,並提示“是否信任此來源”,讓你主動選擇。

AI防騷擾與關鍵詞攔截

iMe 的獨特之處在於,它不僅能遮蔽人,還能遮蔽“內容”。

在 AI防騷擾(AI Anti-Spam) 功能中,系統允許你自定義敏感關鍵詞,如“推廣”“專案投資”“空投”“加群賺錢”等。
當陌生人發來的訊息觸發這些詞彙,AI 會自動執行三種動作:

靜音顯示:訊息被隱藏到“陌生人收件箱”;

提醒提示:彈出風險提醒“疑似廣告資訊”;

直接攔截:訊息不顯示且傳送方無法得知。

這讓 iMe 的隱私防護更像 Gmail 的“垃圾郵件過濾”系統,智慧、精準且可控。

使用者還可以檢視防騷擾日誌,瞭解哪些訊息被攔截、來源於何處,並一鍵拉黑髮信人。

遮蔽、舉報與拉黑的正確姿勢

即使開啟了防騷擾,也可能偶爾遇到繞過機制的陌生人。
此時,iMe 提供了多重防禦措施:

長按訊息 → 遮蔽(Block)
一旦遮蔽,對方的所有訊息將被隱藏,對方無法再聯絡你。

舉報(Report)功能
對於明顯的廣告或詐騙資訊,可以選擇“報告垃圾資訊”,系統會標記來源。

隱私模式提醒
若AI判斷該賬戶短時間內私聊多名使用者,會自動提示“該使用者疑似群發”。
你可以直接一鍵拉黑,無需進入對話。

這些機制不僅保護你,也幫助整個社群抵禦垃圾資訊的蔓延。
下載安裝iMe

讓AI幫你守門——iMe智慧助手的隱藏用法

iMe內建的AI助手不只是聊天工具,它還能成為你的隱私守衛。
在設定中開啟 “AI過濾器(AI Filter Assistant)” 後,AI會自動分析聊天請求來源。

如果檢測到賬號是新註冊的、資料異常簡單、語言含有敏感關鍵詞,系統會自動彈出確認框:“是否接受來自陌生賬號的訊息?”
你只需輕點“拒絕”,系統便會在後臺將該使用者列入攔截名單。

更妙的是,AI會學習你的選擇。
比如你經常拒絕“專案推廣”類私聊,它會自動提升攔截等級,做到“越用越懂你”。

隱藏個人資料,降低被打擾機率

防騷擾的另一面,是減少被發現的可能
iMe允許你細緻地控制哪些資訊可公開顯示:

隱藏手機號、線上狀態;

僅聯絡人可見頭像與簽名;

關閉“透過使用者名稱搜尋”功能;

取消公開的群組列表顯示。

這些設定能讓你的賬號“降噪”,大幅減少被陌生人發現的機率。
尤其是對商務使用者或網紅群體而言,隱私層級設定得當,可以讓你在不影響正常溝通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保護個人空間。

常見問題與解決建議

為什麼我設定了拒收,還是有陌生訊息?

可能原因有兩個:

對方透過舊聊天記錄或群組對話仍可發訊息;

你啟用了某些第三方機器人,導致自動觸發對話。
→ 解決:清理舊群組會話,檢查機器人授權列表。

AI防騷擾誤判怎麼辦?

進入防騷擾日誌頁面,找到被攔截的對話,手動點選“恢復並信任此聯絡人”,即可解除限制。

我能對不同來源設定不同規則嗎?

可以。iMe支援多層過濾規則,例如:

來自群組使用者 → 靜音收件箱

來自非聯絡人 → 攔截

來自機器人 → 僅AI過濾

這樣的分層邏輯讓防騷擾更加靈活。

延伸:當隱私成為競爭力

在過去幾年中,主流通訊工具都在強化“防騷擾”體驗,但多數依舊停留在被動遮蔽階段。
iMe 透過“AI+隱私控制”的組合思路,將拒收陌生人資訊變成了主動防禦系統

更重要的是,這種體驗本身也成為了品牌競爭力。
使用者越來越在意“誰能控制自己的社交邊界”,而 iMe 正是在這個需求上實現了領先。
它讓隱私不再是冰冷的安全選項,而是充滿人性化的體驗細節。

實用建議:打造你的“安靜通訊室”

如果你希望徹底告別陌生人打擾,建議按以下組合方案設定:

隱私基礎層:僅聯絡人可發訊息;

群組防護層:僅聯絡人可拉群;

AI過濾層:開啟敏感詞過濾 + 智慧提醒;

個人資料層:隱藏線上狀態與搜尋入口;

信任名單層:為特定合作伙伴開啟豁免。

這樣一來,即便你在多個社群活躍,也能保持通訊“安靜、有序”,同時不影響重要聯絡人的溝通。

讓溝通更自由,也更自在

拒絕陌生人資訊,不是隔絕世界,而是讓你的數字生活更加可控、有邊界、無壓力
在資訊過載與社交噪音的時代,懂得設定隱私,意味著懂得為自己留出喘息空間。

iMe的防騷擾與AI隱私體系,正是為了讓使用者在高效溝通的同時,也能擁有“拒絕的自由”。
畢竟,真正的智慧通訊,不只是會聊天,更懂得保護使用者的安靜權